茄子精产国精产品网页版_伊园甸2022直达入口众乐乐_亚日本mv清砖码区免费在线网站

理性规划融合感性设计 | 第五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 2020年11月20日
  • 121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清晰展现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等宏伟目标和路径。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面和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理性规划融合感性设计支撑高校校园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校园规划建设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1月19日,第五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协办。

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等嘉宾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属高校,地方高校和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理事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主持会议。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理性规划融合感性设计”。校园整体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将理性规划与感性设计相融合,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展示校园的时代性、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特点。与会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进行观点阐述和案例分享,促进校园规划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为推动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智慧化、开放性的新型校园提供有益借鉴。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汤朔宁先生致欢迎辞表示:

校园中的建筑与环境空间的品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校园环境传递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尤显重要,这也对校园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促进建筑设计创新、引领建筑技术发展。作为高校设计院不止是从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为校园建设出谋划策,同时我们也希望从智慧校园的角度,对校园未来的管理发展以及校园的健康安全环境来做努力。


何镜堂

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以视频的方式发表致辞:

校园是一个整体,是建筑、文化、教育与师生等诸多要素联结在一起的合集。校园的整体性,即无论是从校园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教育模式的变革到教学空间的创新,从整体建设到织补更新,外在与内核都应是统一的。校园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围绕教育的本质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空间和环境作为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校园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校园的整体性要求我们以宽广的视野系统地看待问题,将各个要素进行统合,形成外在空间环境与内在教育理念的有机统一。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陈锋

高等教育的形势与大学的发展策略

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化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是一种体系化的转变,意味着学校、企业和其他微观主体必须进行形态变革。在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建设的征程中,应关注六个方向:

一是从无机的组织转向智慧的组织;

二是从服务教学需求转向创新需求引领;

三是从物质基础设施转向数字化基础设置;

四是从有边界转向无边界;

五是从内锁式的增长转向开放融合的有机发展;

六是从封闭供应链转向开放供应链。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绿色校园建设:三大关键方向

中国绿色建筑要进入世界领域,就要进入“智绿建筑”。绿色不仅仅是绿色,还包括中华智慧、自然智慧和AI智慧。从绿色校园到智绿校园,需要经历“色绿”“术绿”“材绿”和“智绿建筑”四个阶段。校园人数多、校园节能潜力大,因此绿色校园是全面建构绿色家园的最佳试验和示范。绿色校园不仅仅是学校的物理空间,它还是整个城市的绿肺,建好绿色校园,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绿色技术、群落技术。过去只说绿色节能、减碳,被动节能,到今天我们应该更往前走,建设一批碳中和学校,为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贾峰

危机 责任 担当——新时代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新使命

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能基本实现,对于中国的教育界要做的工作有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生态系统、环境科学、生命安全这些基础学科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实施;

二是绿色校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应该要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环境友好,更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三是在学校里面,师生广泛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

四是建设中国绿色校园发展指数和评价体系,激励、鼓励和引领中国的校园变得更绿、更低碳。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洪军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规划及建设情况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坚持勇于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为党为国分忧的初心和使命,规划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港总体规划打破了传统科创产业固有的空间界限,采用现代田园城市和国际前沿学镇理念,构建了分区合理、功能完善、绿色低碳、交通便捷、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是我国智慧学镇建设的典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张利

城市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不仅可以针对安全、舒适的小环境,甚至可以放到整个园区、整个城市的环境中进行应用,这就是我们最近一直在倡导的“城市的人因工程学”。说到高质量的空间,我认为从城市人因工程学的角度,去改变我们原来一味追求城市的英雄性、追求城市的壮丽,变成以人为本,重视人是怎样使用空间,重视每一个人所代表的人民性,重视给人带来的切实惬意的感觉、幸福的感觉,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艺术和科学的统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李兴钢

观·想·做:建筑师工作法的传承与实验

实践之作、思考之术、以及行观之物,构成了观、想、做的关系。这是建筑师的工作方法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师并不仅仅就是去盖房子,其背后一定要有充分的思考和观察之后的领悟。我们对自己工作只有不断地反省和总结,才能更好的设计建筑,更好地为我们的城市,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更为理想化、高质量的生活空间进行服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建筑师 江立敏

感性自然 理性营造

感性自然、理性营造让我们从更宽的视野看待怎么样的自然观和怎么样的营造观是可以借鉴到我们的校园规划建设当中。在“自然中营造”“自然的营造”“自然地营造”三种理解在我们处理环境、处理自然、处理校园、处理城市这些关系当中,值得我们做更多的思考和访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 邬国强

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

建设高校绿色智慧新型校园需要注意六个方面:

一是以学校发展为根本遵循,围绕学校总体目标定位和学科发展战略,形成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协调适应的物质空间。

二是以开放融合为协调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形成高校的开放融合与区域、产业的协同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以绿色健康为建设理念,优先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使用绿色技术、加强促进节能减排,将学校作为绿色发展实践的重要场所,促进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四是以安全韧性为重要原则,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校园能源稳定安全供应。

五是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抓手,对传承发扬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六是以数字智能为创新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形成教育创新机制。


孙光初

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校分会名誉会长孙光初先生介绍了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及理事会换届事宜。

他表示,联盟致力于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广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提高校园规划设计水平和智慧化管理能力。五年来,联盟坚持研究先行,注重成果产出,构建了全方位的绿色智慧校园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持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引导和推动了学校绿色智慧校园规划建设快速、全面发展。


《校园建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赠书仪式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防控处在关键阶段之际,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一直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迅速组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专家开展深入研究,编纂形成了《校园建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通应急出版通道,将疫情防控知识传播作为首要任务,免费印刷3000册。中心于今年3月份及时将图书分送至各省教育厅及高校,为学生返校、考试、就业等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有益参考,得到教育战线的广泛赞誉。


《新时代高职院校优秀校园与建筑图集》新书发布仪式

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编的“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之《新时代高职院校优秀校园与建筑图集》正式出版发行。此次发行的图集汇集了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校园与建筑的优秀案例,凝聚了中心、参编单位及出版社等各方的大量心血,力求提升示范价值和实际效用,希望能给予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迪,为新时代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2020年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理事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理事会换届选举事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导向作用,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校园的规划建设与维护是学校精神、品格、思想培育的基质,是对影响学生终身的素质教育起点,是学生一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启动键,校园的物质空间决定了学生精神价值观和青年幸福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服务高校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齐心协力做好“十四五”校园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广大师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为保障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支撑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长武县| 翁牛特旗| 武宣县| 津市市| 平阳县| 开化县| 阳泉市| 竹北市| 蓝山县| 广河县|